一般提到脂肪瘤,大家想到的都是皮下脂肪瘤,用手一摸軟軟的,長得也很慢,但是你可知腸道也會長脂肪瘤!這不,漳州的唐先生(化名)就遇到了這樣的“煩心事”。
01
健康體檢
腸道暗藏巨大“雞蛋”
近日,年過五旬的唐先生到漳州正興醫(yī)院進行健康體檢,而腸鏡提示降乙交接巨大腫物,如一顆雞蛋大。遂到消化內科就診,尋求進一步治療。
消化內科主任蘇軍凱博士接診后,詳細查看報告、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后,考慮腫物為良性,此時如果行外科手術治療需切除一段腸子,對患者創(chuàng)傷大,恢復慢,費用相對較高。
蘇軍凱博士結合團隊實力,評估病情后,認為可以通過內鏡將結腸腫物徹底切除。
正興醫(y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主任
蘇軍凱博士
以蘇軍凱博士為首的消化內鏡團隊是一支技術精湛的消化道診療團隊,近年來勇于擔當,不斷努力,致力于提高消化道疾病的診斷水平,并勤思善學,不斷思考如何實現減少患者痛苦,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
醫(yī)生與家屬充分溝通病情后,患者欣然選擇用內鏡手術治療。
* 腫物巨大,周圍粘膜血管十分豐富,加之結腸腸壁較薄,如果切口的深度和力度掌握不好,很容易出現穿孔、出血等并發(fā)癥,這些因素進一步增加內鏡下手術治療難度,所以,此類手術非常考驗術者的技術水平。
02
精準施術
鏡下完整剝離
消化內科團隊認真設計手術方案,并做好各種預案。
在麻醉二科醫(yī)護人員的保駕護航之下,以蘇軍凱博士為首的消化內鏡團隊在內鏡下細致耐心地剝離,憑借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手術經驗,精準分離病灶,利落完整地剝離出這枚巨大腫物,隨鏡取出。
術后患者情況良好,無明顯不適,“只是感覺睡了一覺,不用開刀,腸子里的腫物就取出來了!醫(yī)生真厲害!”唐先生滿意地說道。
順利手術
巨大腫物
術后病理結果提示脂肪瘤。術后第5天,患者順利出院。
內鏡下結腸巨大腫物剝離術的成功,標志著正興醫(yī)院消化內鏡中心的微創(chuàng)治療技術又獲得質的飛躍與提升。
出院3天后隨訪,患者自覺無其他不適,狀態(tài)很好。對正興消化內科團隊過硬的微創(chuàng)技術再次豎起大拇指。
蘇軍凱博士提醒大家:消化道內鏡(胃鏡、腸鏡)檢查仍是目前診斷消化道疾病、消化道腫瘤唯一有效手段。定期行消化道內鏡檢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正興科普
結腸脂肪瘤
結腸脂肪瘤是大腸內常見的非上皮性良性腫瘤,主要因局部脂肪的沉積、炎癥刺激結締組織變性、內分泌激素的作用、脂肪代謝異常等因素所致。以近側結腸多見,尤以盲腸為甚,脂肪瘤的大小不一,直徑數毫米到三四公分。大多數患者無癥狀,較大的脂肪瘤可出現腹部脹痛、腹瀉、血便等癥狀。結腸脂肪瘤主要表現為腹部脹痛、腹瀉、血便以及內鏡檢查可見黃色質軟的圓形隆起,即可診斷結腸脂肪瘤。
漳州正興醫(yī)院-消化內科
正興醫(yī)院消化內科運用目前代表內鏡微創(chuàng)治療最高水平的技術 - 內鏡逆行以膽管造影ERCP,開展膽總管取石術、膽管支架置入術等,救治重癥急性膽源性胰腺炎、化膿性膽管炎及膽石癥等患者,取得很好的療效;內鏡肝囊腫開窗等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NOTES)技術,讓患者創(chuàng)傷更小??祻透?,體表無任何手術疤痕。內鏡下逆行性闌尾炎治療術(ERAT)通過結腸鏡應用內鏡支架等解除闌尾腔的梗阻,成為在保留闌尾的前提下治療闌尾炎的一項新的微創(chuàng)技術。內鏡粘膜下剝切術(ESD)治療胃腸道早期癌,內鏡粘膜下挖除術(ESE)和內鏡全層切除術(EFR)等技術微創(chuàng)切除食管、胃、十二指腸及結腸等胃腸腫瘤,各種各樣微創(chuàng)治療無“孔”不入。
正興醫(yī)院消化內科正在用一個個成績,使原來需要外科手術的病變,能夠在內鏡下微創(chuàng)治療,使內鏡變成一把外科手術刀,不斷突破,讓福建老百姓可在家門口享受國際一流的內鏡微創(chuàng)診療服務。